来源:直通IPO
7月4日,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备案。脑动极光距离“中国数字疗法第一股”更进一步。
据悉,脑动极光此前分别于2023年8月8日及2024年3月28日,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次IPO,脑动极光将计划发行不超过415980000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2011年,在一个与脑科学研究相关的某互联网在线小区,一群对脑科学领域有兴趣的人(包括科学专家及初始投资者)得以相识。2012年9月,脑动极光在浙江成立,最初的团队也由上述脑科学专家学者王晓怡与向华东,以及几位投资人组成。
脑动极光是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针对认知障碍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产品管线管线涵盖由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及儿童发育缺陷等诱发的广泛的认知障碍的测评和干预。
成立之初,脑科学的数字疗法还处于概念阶段,脑动极光率先着手研究。2019年5月,脑动极光在代表认知障碍临床研究顶级学术水平的权威同行评审期刊A&D期刊上发表了其系统的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循证数据证实数字疗法对VCIND的有效性。
在前期研发阶段,脑动极光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招股书显示,2015年3月,上海飞马旅和中卫成长各自以现金对价256.4万元对脑动极光进行天使轮投资,为脑动极光投后估值3662.85万元。
2016年6月,脑动极光获得来自北极光创投与斯道资本合计4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公司投后估值达到1.29亿元。
在前两轮融资后,脑动极光开始在商业化方面进行探索。2020年5月,免疫治疗药物研发企业永泰生物董事长谭铮,通过合作医院的介绍结识王晓怡,表示看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的潜力。而时任总经理的向华东却在2020年7月因个人原因辞职。
而在当年12月,谭铮不仅斥资5000万元参与了脑动极光的B轮融资,还以估值三分之一的价格从王晓怡收购了部分股权。谭铮也在同期进入脑动极光董事会,担任公司首席战略官。
有了谭铮的加盟,脑动极光的融资速度也跟着加快。招股书显示,在2021年之后,脑动极光获证监会备案,冲击数字疗法第一股脑动极光又先后完成了4轮融资。截至IPO前,脑动极光累计完成约5.32亿元,在2023年3月的C 轮融资后,脑动极光估值达到26.91亿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IPO前,谭铮持股比例为25.38%,为最大股东;王晓怡控制16.95%的投票权;北极光创投持股11.69%;中国方大资本持股6.47%;李明秋通过CruskyLimited持股11.38%。
脑动极光此次IPO的保荐机构之一的中金公司也持股1.79%。据悉,中金公司是在2023年8月4日,即首次递交招股书的前四天,谭铮以700万美元的价格向中金公司转让部分股权,较半年前的C轮融资时的估值溢价14.55倍。
尽管脑动极光在融资阶段相对顺利,但创立12年,其仍然是一家还在商业化初期的公司。招股书显示,脑动极光在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1129万元、672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9.2%、47.7%,期内亏损分别为5亿元、3.5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2亿元、1.5亿元。
从收入构成来看,脑动极光营收主要来自向医院提供的院内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向个人提供的院外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研究机构的项目研发服务,辅助培训服务等。
按2022年收入计,脑动极光在中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及中国医疗级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于所示年度分别拥有25.0%及91.6%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为不断推进研发和商业化,脑动极光各项开支大幅增长。其中,脑动极光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年的1192.8万元增至2023年的3839.9万元,行政开支则从2776.2万元增至了5439.8万元,研发开支则从6762.7万元增至了9073.3万元。
在获得证监会备案后,脑动极光开始冲击“中国数字疗法第一股”。当年那一群脑科学专家将收获一个IPO。